主持人:林圳
  今日議題
  十年文津閣月底“執笠”
  在網絡購書的時代,實體書店的地位尷尬,面臨凄風苦雨的境地。近日,又一家知名書店——位於中山大學西門、經營已10年的文史社科學術書店文津閣,宣佈本月底執笠。
  文津閣與中大相伴10年,無一本暢銷書或教材工具,堅持只做文史社科學術書籍。多為二手書,價格低廉,成為中大不少“窮學生”之愛。選擇結業,老闆陳曉平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付不起租金,“這裡的租金每年一簽,一般一年調高10%。今年突然就漲了一倍,我承受不起,已經儘力了。”
  實體書店面臨的市場壓力,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顯現。2011年廣州市內所有三聯書店的關閉,被視為實體書店沒落的標誌。城中還有一些更小的二手書店,多是一息尚存。老闆之所以選擇苦苦堅持,是源於對回憶的一份執著。
  三員議事
  哀書店
  特邀議員林琴西
  同樣是被新事物淘汰,為什麼實體書店之死與電話傳呼站之死讓人感覺很不同?因為有些新事物足以覆蓋舊事物,有些新事物並不能覆蓋舊事物。實體書店總是有著許多令人懷想的文化溫情,它不止是一處商業的處所,而時時讓人感受到文化的體溫。這裡有文人的小聚,有窮學生把它當成圖書館,等等。這些是網店永遠做不到的。
  而實體書店之亡,又豈是一句“優勝劣汰”所可概括的呢?
  嗚呼,哀哉!
  書店倒了書不倒
  特邀議員何龍
  在印刷書籍逐漸被電子書籍取代時,出售印刷書籍的書店從式微走向倒閉是必然的事。現在,不買書不等於不讀書,不去書店也不等於不買書,人們可以在網上購買電子書。但相對而言,目前印刷書籍要比電子書更有文化含量,書籍閱讀要比網絡閱讀更有思想營養。
 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情況將會變化,電子書籍和網絡閱讀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,書店倒了,書籍未必會倒,只是電子書籍的文化含量和思想營養需要逐漸提高。
  偽文青的宣示
  特邀議員小喬
  在絕大多數人都心存悲觀之際,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被放大,刺激著人們脆弱的神經。所以,每一間實體店的關閉,都不免引發人們一陣唏噓感慨。哪怕是從沒走進過書店的人,也要趕時髦地藉此宣示一番偽文青的姿態。
  書店關門了,並不意味著沒書可讀了。一家書店關門了,也不等於實體書店就大難臨頭了。這邊在關門,廣州的第一家24小時書店卻熱鬧開張了,北京三聯的24小時書店據說勢頭正好。“長恨春歸無覓處,不知轉入此中來”,有心讀書,不愁無處買書。
  林圳、林琴西、何龍、小喬  (原標題:大城小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10calnf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